有人戲說:南方存茶要“抗霉”,北方存茶要“援潮”,有一定道理,下面就從三個真實的例子說起,北方存放六堡茶,有那些特別要注意的點?
1、過度通風惹的禍
去年有個青島的阿姨來梧州和我們交流,說她家的六堡茶,放在紫砂缸里,1年后茶香盡失,茶湯干澀,問是什么原因?
后來經過分析,大體就是因為過度通風導致的,其一她家的存茶室有個小陽臺,小陽臺到茶室的門長期開著,其二紫砂缸的雙氣孔結構有一定的透氣性,長期風吹加上透氣的紫砂存儲六堡茶,茶葉自然就很快走香走味了。
這個例子告訴我們:北方風大,存茶的環境需要相對密閉,更能維持小環境的穩定。
首先是存茶的房間,不能過度通風,其次是存放的容器,小茶仙不得不說,用紫砂缸是高成本且高風險的選擇,青島阿姨的例子是一個。另外在天氣潮濕溫差大時,紫砂缸內部反而容易凝聚水汽,在不知不覺間茶葉受潮,稍不注意就發霉了。
存放六堡茶,最實惠實用的容器還是紙箱!
▲用紙箱存茶,經濟實惠
原包裝茶葉,不要拆包裝;如果是散茶,可以先放入牛皮紙袋,整理好之后,將它們堆疊放置在干凈無味的紙箱中,紙箱里面堆放的茶葉密度越大越好,以便于營造一個相對穩定的小環境,利于六堡茶的自然陳化。
▲紙箱里堆放的茶葉,密度越大越好
2、濕度太低要加濕?
茶友@小小小昭咨詢過一個問題:我家是沈陽的,冬季干燥,室內的濕度只要20-30,要不要人為加濕,要不要用加濕器?
過度干燥不利于六堡茶的轉化,應該是困擾北方茶友的一個共性問題,要不要人為加濕,我們的建議還是不要!為什么呢?
首先,要承認一個事實,就是南北存茶必然有差異,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。
南方存茶轉化快,由于南方的氣候溫潤,微生物活躍,分解六堡茶的內含物質就又快又好,苦澀不顯、湯感好是南方存茶的特點,但南方存茶的缺點是香不露,不顯,有霉變風險。
北方存茶的缺點是轉化慢,苦澀難退,而優點就是茶香、清爽。
去年我的同事小薰去了趟北京,和當地的六堡茶大藏家馬姐交流,喝了一款08年的傳統工藝六堡茶,馬姐拿回北京收藏了10年,喝起來感覺就像在南方放3、4年的茶,苦澀顯但是香氣茶味保持的很好。
回到是否要加濕的問題,我們給的建議是繼續保持干爽環境,北方每年有那么幾個月濕度相對較高,茶葉本體吸收到的水分其實足以支持干燥階段的陳化需求。
▲這幾日北京的溫濕度(茶友@軒軒供圖)
如果是在冬天供暖期間室內特別干,想增加一些水分也是可以的,只是建議不要太刻意,加濕的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茶室放置一個塑料水盆,裝滿水之后,放些海綿進去,讓海綿自然吸水,自然蒸發,沒水再添加即可。
這樣子的濕度增加,是比較好控制的,隨時可以停止,隨時可以增加,無非就是多一個盆,少一個盆的事情。
3、順其自然最穩妥
山西有個茶友@星朗是這樣做的:茶葉放置于一專門的房間(北向的十幾平),拆掉房間的部分暖氣片,注意了避光,幾個月開一次北窗和門通氣一、二個小時,平常只是開門進去看看而已。夏天溫度20-35度,濕度70左右,冬天15度左右,濕度20-30,沒有過多的進行人工控制。
他把存放的六堡茶茶樣寄給我們試,和北京馬姐的情況大同小異,茶湯的厚滑度欠缺,但香氣保持的很好,也沒有南方存茶常見的悶感。
在我們看來,茶友@星朗存茶的方式是穩妥的,也是值得推薦的,起碼茶沒有放壞,而且茶葉正沿著一條正確的道路在慢慢的轉化。
結語
說了這么多,總結一下,北方存六堡茶就是三個要點:
(1)避免過度通風;
(2)謹慎加濕;
(3)遵循自然之法,少點人為干預。
北方四季變化明顯,存茶有優勢也有劣勢,不要把茶放壞了比茶葉轉化的快慢更重要,怎樣取舍,只有自己來決定,但一切以最終倉儲結果作為結論。
六堡茶購買,請加微信號【lbczj789】,或點擊淘寶店六堡茶之家進入購買。
九月 13, 2017 10:01 下午 沙發
六堡茶這么好的茶,卻這么少人關注,可惜了
嘿嘿,我們正在努力的讓更多喜歡喝茶的人了解六堡茶